人工智能赋能:中国电影工业化迈向3.0时代

2025-05-13
0

近年来,随着ChatGPT和OpenAI制作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涌现,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电影行业的巨大震动。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“人工智能+”,标志着一场由科技智能主导的“工业革命”已经到来。导演郭帆认为,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迅猛,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,或许只需要几个人就能完成一部电影的制作。本期《今日影评》将跟随郭帆的视角,从系列电影的工业化探索中,反观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赋能中国电影工业化迈向全新的3.0时代。

技术发展下的电影工业化进程

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让电影制作的技术工具和流程标准发生了变化。郭帆指出,电影工业化经历了从化学成像、胶片成像到数字成像的转变,如今正迈向算法成像的3.0时代。

人工智能应用1:打破传统制片方式,降本增效

在拍摄《流浪地球》系列作品期间,郭帆和团队对电影工业化流程进行了整理,并尝试运用人工智能帮助完成类似的流程优化与设计。郭帆认为,未来电影的生产逻辑将从线性的串联转变为并联过程,节约时间成本,提高效率。

人工智能应用2:提高概念设计效率,实现高效样本筛选

郭帆表示,人工智能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场景已经超过了之前的预期。例如,通过人工智能快速筛选样图,可以大幅提高概念设计的效率。

人工智能应用3:打破传统分镜模式,提高拍摄的准确度

在制作《流浪地球3》的过程中,美术或特效团队使用了NeRF技术进行景点扫描,提高了拍摄的准确度。

人工智能发展反哺《流浪地球3》创作

郭帆表示,在撰写《流浪地球3》剧本的过程中,他们不断思考人工智能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,并尝试将其融入剧情中。

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前景

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前景,郭帆表示,他希望能将《流浪地球》系列电影拍摄过程中的经验分享给大家,帮助电影行业的年轻创作者规避问题。

标签:

版权声明

AI精灵导航内容全部来自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,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,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!本站所发布的一切学习教程、软件等资料仅限用于学习体验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请自觉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果您喜欢该资料,请支持正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