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产品经理的变革之路:从传统到智能革命的适应与转型
随着人工智能(AI)技术的迅猛发展,AI产品经理的角色和职责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。本文将从AI的发展阶段出发,探讨AI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,并结合作者从传统产品经理转型为AI产品经理的亲身经历,分享AI产品经理在性质、职能、工作对象等方面的变化。
AI,即人工智能,它指的是通过模拟计算表现出类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系统(机器)。这些系统能够具备感知、学习、推理、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能力,从而进行语言理解、视觉识别、决策、学习和问题解决等具体任务。按照作者的理解,AI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五个阶段:起步、应用、发展、超越和全面。
起步阶段:基础认知与初步探索
在起步阶段,AI的主要任务是验证AI概念和构建基础能力。例如,图灵测试和机器定理证明就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例子。在这个阶段,AI主要通过规则驱动实现简单决策,如IBM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。
应用阶段:垂直场景的泛化落地
应用阶段的特点是,AI能够形成一定的泛在感知数据系统,模拟部分程度上的人类思维能力,并在一定范围的场景内应用,解决特定领域上的一部分问题。例如,图像识别在医疗影像AI辅助医生诊断中得到了应用,ChatGPT通过语义理解生成连贯文本,AlphaGo在围棋中击败人类顶尖选手。
发展阶段:系统化整合与主动学习
在发展阶段,AI能够形成较全面的信息接收与理解,较大程度模拟出人类思维能力,并开始突破单一任务限制,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实现跨场景推理。例如,自动驾驶结合视觉感知与路径规划,实现动态环境决策;知识图谱利用强化学习优化能源消耗,降低谷歌数据中心冷却成本。
超越阶段:类人思维的泛领域突破
超越阶段的特点是,AI能在较大范围内,具备与人类思维能力相同等级学习、推理、思考能力,并在特定领域(如科研、金融)展现出超越人类专家的能力的通用智能。
全面阶段:通用智能的终极形态
在全面阶段,AI将具备超越人类总体智能的能力,具备跨领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例如,AI可同时推导未知或待证明的物理定律,设计新的生物合成路径,通过超大规模模拟优化城市规划与全部的资源分配,甚至运用所有人类的全部文明成果和知识累积来进化。
AI作为一种工具,它在生产实物方面虽然无法直接替代人类,但作为优化流程与决策提升效率的“杠杆”,具有先天性地作用与优势。例如,AI可以实现无间断执行、数据驱动决策、长尾场景覆盖等。
作者认为,AI更像是一种服务,它承担了一部分人的属性,尤其是当AI具备部分意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后。AI也像是一种生产劳动工具,它连接需求与生产力,提高人生产劳动的效率。
对于使用AI的用户而言,AI就像是一个拥有指令入口(语音、文字、操作等)、执行和结果输出(语音、文字、图形、操作流程、成品/成果)的整合体。但本质上,AI仍像是皮球一样,踢一下,动一动的“被动响应式执行”。
当前的社会生产模式仍以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为主,通过广泛地复杂地社会性协作进行产出实物成品或服务。但当前阶段AI仍缺少最重要的思考深度和广度,或者叫多模态数据融合实现跨场景推理,实际生产执行过程中的中间决定仍然无法通过使用AI而省略。这就会让使用场景和范围较为单一的AI无法将整个流程执行完成,也无法直接通过拼接让各项协作流程有机整合。
作者于2018年初转型为AI产品经理,当时AI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。作者所在的医疗行业,受众少且专业程度较高,主要做的是图像识别类的AI系统。作者发现,作为AI产品经理,相比以往的产品经历,让他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变化和感受。
首先,作者的工作核心与重点有所偏移。在互联网产品经理中,更倾向于指挥和组织部队,而AI产品经理更接近于系统整备和后勤保障。其次,根据AI的阶段变化,AI产品经理的角色也产生不一样的变化。在AI还在快速“野蛮生长”的阶段,AI产品经理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;当AI进入发展阶段,AI产品经理的职能就转向战略层的能力边界定义,即通过技术可行性评估确定AI应用的扩展方向。
尽管职能与对象发生变化,但作为产品经理的部分本质作用没有发生变化,那就是衔接。无论是衔接需求方和制造生产方,还是透过产品或服务完成用户的场景需求,价值创造没有变。
作为AI产品经理,作者认为在未来,他们至少需要扮演三重角色:落地可行性评估者、场景化需求定义者、伦理与合规守门人。
未来,随着AI向通用智能演进,产品经理也需要适时改变,以适应AI智能革命浪潮。
版权声明
AI精灵导航内容全部来自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,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,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!本站所发布的一切学习教程、软件等资料仅限用于学习体验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请自觉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如果您喜欢该资料,请支持正版!
暂无评论